首页 | 学院概况 | 学院动态 | 党群工作 | 教学工作 | 科研工作 | 教师队伍 | 学生工作 | 招生就业 | 校友之家 | 表格下载 | 继续教育 | 虚拟教研室
虚拟教研室
 教研室简介 
 通知公告 
 团队成员 
 教研活动 
 教学资源 
 成果展示 
您的位置: 首页 > 虚拟教研室 > 教研室简介
教研室简介


一、教研室简介:

美术与艺术设计学院“临境”高校美术虚拟教研室是由具备一定教学研究基础的教师自发组成的跨学科、跨学院、交叉整合型教学创新团队。在不打乱原有教研室格局、在不影响原有教学团队和教研室成员的基础上,由若干在虚拟教学的研究和改革上有共同意愿和相似的专业背景,是一种高层次的虚拟学习共同体。成员可以就相关科研、教研课题在一起共同商讨和活动,形式上如同一个教研室,在效用上得到了最大整合。

“临境”高校美术虚拟教研室的命名思路为:原有的线上教学虽然有一定的开放性,但学生反映缺乏课堂中的“身临其境”,“临境”高校美术虚拟教研室课程改革方向上首先思考如何把教研成果应用于实践教学中,用虚拟仿真技术让如学生“身临其境”,实现线上教学的真实性和情景性打造一批虚拟仿真“金课”。





 


二、目的和意义

目的:聚焦资源重构、设施建设、方法论创新、教学过程、在线管理设计等方面,努力打造高水平的在线教学指导体系;全面推进混合式教学,推动信息技术与教学深度融合,将教育信息化作为教学系统性变革的内生变量,推动教学理念更新、模式变革、体系重构。

意义:“临境”高校美术虚拟教研室组织开展常态化教师培训,发挥国家级教学团队、教学名师、一流课程的示范引领作用,推广成熟有效的人才培养模式、课程实施方案,促进一线教师教学发展。


三、教学研究主题:

为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学习《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及全国教育大会精神,绵阳师范学院美术与艺术设计学院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提高人才培养能力为核心,现代信息技术为依托,试点先行,稳步推进,建设一批类型多样、动态开放的虚拟教研室,成立 “临境”高校美术虚拟教研室。

虚拟教研室是在本院传统的教研室微背景下,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助推基层教学组织创新的探索,扩展实体教研室的功能和作用,围绕“共建、共享、共赢”的理念追求,结合信息化教学手段和美术学院的专业优势,先行先试的特色教研室。它与传统教研室、学术共同体及现有各类教研室同中有异,承担着教学研究、教学改革、理念践行、技能示范、美育推广、基层教学组织创新等职能,是高校教师教学与学术科研的双重矛盾与需求下的现实产物。

针对绘画、设计、服装的教学成果和科研成果进行研究和虚拟仿真展示,彰显美术教育本质特征,促进美术教育的创新发展。虚拟教研室建设须遵循问题导向、交叉融合、前瞻研究和动态建设等原则。创新文化传播形式,激活各主体的积极性,凸显信息化教学的强大效力。


四、成员:

校内成员24人左右,由美术与艺术设计学院美术学教师、设计学教师、美术理论教师构成。其中博士2人、教授5人、副教授6人、讲师11人,实现了老中青的合理搭配

校外成员:20人左右,可联合成渝高校、政府机构、企业、公司,聘请专家教授指导或开展讲座。


五、前期成果:

临境高校美术虚拟教研室带头人杨翔凤于2017年《中国花鸟画》线上课程获得校级立项;在线课程《丹青管见——中国画基础》成为本校和东西部课程共享联盟高校的选修课。2020年普通高等教育《中国画基础》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成为校级一流课程,20214月被评为省级一流课程。龚浩于20195月《新时代地方高校美术于艺术设计类本科专业“一核 两轴 多元”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获省级教研教改立项;雷颖于2017年4月5日在线开放课程《木刻》获得校级立项、2018年《铜版画表现形式对敦煌壁画艺术教学的建设与研究》获得校级立项;潘红莲获得绵阳师范学院2016年在线开放课程《色彩构成》2020年在线开放课程平面构成立项付莎莎于2017年主持校级在线课程《设计概论》。


六、内容:

 1.依托系列课程慕课(MOOCs)共建共享教学资源

本课程依托一系列有的在线课程如成员雷颖《木刻》《铜版画表现形式对敦煌壁画艺术教学的建设与研究》;潘红莲2016年开设在线开放课程《色彩构成》2020年在线开放课程平面构成;杨翔凤2021年开设省级混合式一流课程《中国画基础》利用智慧环境(多功能教室及其多媒体设备)进行教学,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的优势,引领教学效率和效果提升。

依托美术与艺术设计学院美术学“一流专业”、“一流课程”、陶艺、服装、木工、版画、蜡染等工作室的建设,应用智慧树平台、成渝双城经济圈虚拟教研室、微信群、QQ群、钉钉、腾讯会议、学习通、爱课程、雨课堂等开展教研和教学活动。

 2.探索高校美术虚拟教研室自由的交流互访机制

虚拟教研室是一项创新性工作,构建规范有序的交流互访机制是虚拟教研室可持续发展的有力保障。“临境”高校美术虚拟教研室具有弹性和灵活性,其一,坚持服务学院教育教学的宗旨,同时也可以自主管理和发展、自主研究和创新、自主推介与宣传;其二教研方式灵活,可以用项目、课题等多种形式呈现;其三,研究形式以线上或线上线下混合式结合;其三,成员构成除少数核心成员维持教研室运行和工作而相对确定,其他参与课题项目合作的非决策成员等,待共同问题解决,亦可自由退出。如果有新的课题,也可依照需要加入。

3.创新教研形态,促进学院发展。

充分运用信息技术,探索突破时空限制、高效便捷、形式多样、“线上+线下”结合的教师教研模式,形成基层教研组织建设管理的新思路、新方法、新范式,充分调动学生活力,教学效力,厚植教师教学与学生成长的沃土。“临境”高校美术虚拟教研室的成员组成到组织结构、研究对象等的开放性、灵活性、便捷性,做合格的先行者,带动更多的老师参与进来,承担教学学术“拓荒”使命,还将研究成果辐射到更广阔的范围,为本科教学质量提高和人才培养贡献力量。






     4. 深入教学研究,完善教学设计。

依托虚拟教研室,推动教师加强对专业建设、课程实施、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评价等方面的研究探索,提升教学研究的意识,凝炼和推广研究成果。设置实践环节,鼓励自主探究,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的同时也注重思辨,激发创新思维。

5.转化教研成果,提升教学质量。

教研室将加强学院的一系列在线课程建设与教学、混合式教学等教学教研活动,共享教育资源。教研内容研究从数字化教学、多师教学、翻转课堂、互动形式、评价方式等全面提高教学效率,实现以学生为主体,专业为核心的新时代教学活动设计

教研转化内容包括制作教学视频、线上直播课程、电子课件,使用美术与艺术设计学院影视工作室,进行拍摄和视频后期制作。其他设计、服装、绘画类课程比较适合用这种方式来展现,亦能取得较好效果。


六、形式:

跨地域、跨学校、跨学科、跨学院、交叉整合型开放式,为虚实结合的非正式跨界协同教研组织。

七、性质:

教学教研改革平台。

八、框架:



undefined



九、规章制度:

1.组织结构

临境高校美术虚拟教研室主任龚浩、副主任黄朝伟、杨杰;带头人为杨翔凤,联络人为何荣等。下设四个小组,分别为教学视频组、教改理论组、线上答疑组、辅助资源组,每组成员11-12人。

2.制度建设

1)“临境高校美术虚拟教研室章程

2)“临境高校美术虚拟教研室集体备课制度

3)“临境高校美术虚拟教研室虚拟仿真课程实施方案

4)“临境高校美术虚拟教研室教学研讨沙龙实施细则


 

版权所有  ©  绵阳师范学院美术与艺术设计学院 

电话:0816-2200059   /      邮编:621000    /    地址:四川省绵阳市高新区绵兴西路166号